欢迎访问 合作社时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资讯 > 临沧:林下三七有望“长”成地方特色产业

临沧:林下三七有望“长”成地方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2021-12-11作者:佚名 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冬日的小道河林场,仍是一片忙碌景象。眼看林下三七即将进入休眠期,李炎半蹲着,正忙着为当地农户讲解当前管护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道河林场位于临沧市临翔区,2020年下半年,在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指导下,建成面积为200亩的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基地。李炎作为该团队主要成员,目前负责所在临沧基地的技术培训、种植标准制定等工作。

  “几个月前,这批三七苗顺利开花了,当前长势还不错,说明示范种植取得初步成功。”李炎说。12月底,他和农户们要对三七叶进行修剪,为三七根茎在休眠期内吸收更多养分做好准备。

  林下三七是朱有勇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构建的一种三七种植新模式。该技术立足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利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原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具备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益等优势。

  李炎说,目前该技术已在云南普洱、昆明、曲靖等地推广运用,林下三七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由于管护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林下三七也逐步发展成带动当地就业的一个主要产业。

  在小道河林场,种植户罗平忠不仅学到了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每天还能领到100元的工钱。“从栽苗到后期管护,几乎都需要人工。忙的时候,还得招更多人来帮忙。”他说。

  小道河林场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临沧是云南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加上气候、水资源等优势突出,发展林下三七种植潜力巨大。

  日前,临翔区政府与云南滇南本草大养投资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动林下三七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项目,致力于打造以三七等中药材为主的全产业链。按照协议,将逐步扩大林下三七种植面积,计划到2025年实现5万亩。

  “我们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逐步形成集科技研发、规范种植、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该公司负责人太春华说。

  至此,政府、科研团队、企业、农户“四位一体”的林下三七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构成。李炎说,未来,该产业有望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地方特色经济,引导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并实现多方共赢。(严勇)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1/zhoushilianbo-new_1210/3817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时报网 hzs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7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