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合作社时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资讯 > 返乡创业带出一个重楼村

返乡创业带出一个重楼村

发布时间:2021-12-23作者:佚名 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子米地村委会小村小组的高原特色产业重楼溯源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华山松林的空隙间,原生环境状态种植的名贵中药材滇重楼茎壮叶肥。

  基地边,几名慕名而来购买重楼的客商,将新采挖的重楼称重、付款后满意而去。“今年采挖的是9年龄的重楼,产量有600多公斤,种子100多公斤。”正在地边忙活的基地负责人咩顺华说道。

  2003年,咩顺华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他先后到过山东、北京、深圳等地,干过石材加工、瓷砖生产、机械装配等工作。在深圳打工期间,咩顺华偶然得知滇重楼在大城市需求量大,虽价高但供不应求。“我老家的昙华山海拔2480米,气候湿度大,是重楼生长的最佳环境。”咩顺华萌生了返回家乡发展重楼产业的想法。2007年,他回到家乡开始种植重楼。

  仿野生环境种植重楼,在昙华乡没有先例。第一年种植,咩顺华没有经验,技术不成熟,以失败告终。咩顺华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他说:“我经常到大山中观察野生重楼生长环境、生长习性,渐渐地摸索出了种植经验。” 在自学摸索的过程中,他种植的重楼也慢慢提高了成活率,长势好、产量高,成了中药材客商的“抢手货”。他也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成了种植重楼的土专家。历经14年发展,他们家今年的种植面积已达15亩,采收期到来时,每年重楼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

  看到咩顺华家富裕起来,附近农户纷纷前来向他学习重楼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小村小组45户村民先后都种植了重楼。“我们小村小组共47户,45户种了110亩重楼,子米地村委会三分之二的农户种植了重楼。重楼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多着呢。”昙华乡乡长杨金洪告诉大家。(记者:吕瑾 通讯员:张慧伦)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1/zhoushilianbo-new_1220/3820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时报网 hzs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7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