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合作社时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资讯 > 保山施甸:小豌豆种出亿元大产业

保山施甸:小豌豆种出亿元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1-12-27作者:佚名 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眼下正是鲜食豌豆上市的季节,保山市施甸县12万亩鲜食豌豆也进入了收获期,豆荚硕大、颗粒饱满、品质上乘的鲜食豌豆一上市便受到市民的青睐、走俏市场,这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还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走进施甸县太平镇龙洞村,连片种植的鲜食豌豆地块,犹如巨大的绿地毯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玉米地里间种的鲜食豌豆长势相当喜人,藤蔓沿着支架向上生长着,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串串豆荚。菜农们正手拿剪刀、弯着腰,在地里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饱满的鲜食豌豆。

  

  

  龙洞村龙洞二组村民杨锡辅家今年种植了十五六亩鲜食豌豆,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采摘豆子。他家的鲜食豌豆长势还不错,提起鲜食豌豆给他家带来的收入,杨锡辅喜上眉梢。

  “今年我家种着十亩鲜食豌豆,现在的亩产在1000多斤。现在的市场价是5块多一点。亩产值在4000至5000块元一亩。今年10多亩,总收入应该是在5万多元。”杨锡辅说。

  据杨锡辅介绍,龙洞村大多数菜农都在玉米地里间种鲜食豌豆,这样一来,不仅豌豆地可以免耕,省时省力,而且玉米采收后留下来的玉米秆恰好可以当豌豆藤蔓的支架,为菜农们省去了买支架的钱。

  “我们太平镇种植两青鲜食豌豆,从2009年开始引进种植。因为老百姓收入好,面积在逐渐增加。现在的面积到了3万亩。由于太平是立体型气候,我们全镇的两青鲜食豌豆产值基本上达到1.2亿至1.5亿元,可以说是老百姓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施甸县太平镇农科站站长杨爱兵说。

  近年来,施甸县利用玉米生长中后期留下的余肥,以玉米秆为支架,大力发展鲜食豌豆种植,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年,施甸县共种植鲜食豌豆12万亩,预计产值达5.7亿元左右。(图文/ 杨磊 段晓波 段茸茸 赵红娟)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1/zhoushilianbo-new_1223/3820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合作社时报网 hzs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7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